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教育】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校园常见诈骗案例
发布日期:2025-03-09 来源: 阅读

49f579d43bab52cab934e35ce671c6e4.png

事件经过:

某高校学生小王在微信群看到“足不出户,日赚300元”的兼职广告,添加对方后,被诱导下载某刷单APP。前几单获得小额返利后,对方以“连环任务”“系统卡单”为由要求连续转账,小王累计被骗1.2万元。

诈骗手法:

1. 以高薪兼职吸引学生,初期返利骗取信任。  

2. 编造理由诱导大额转账后消失。  

防范建议:

- 拒绝任何“先垫付后返利”的兼职。  

- 牢记刷单本身违法,勿存侥幸心理。

事件经过:

大学生小李收到“辅导员”的QQ消息,称急需帮忙转账给领导,承诺事后归还。小李未核实身份直接转账8000元,后发现对方账号被盗。  

诈骗手法:

1. 盗取社交账号伪装熟人。  

2. 利用学生敬畏心理制造紧急场景。  

防范建议:

- 涉及转账务必电话或当面核实。  

- 学校应加强师生账号安全宣传。

事件经过:

毕业生小张接到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校园贷账户需注销,否则影响征信。小张按指引操作“清空额度”,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并转账,损失5万元。  

诈骗手法:

1. 冒充官方机构制造恐慌(如征信威胁)。  

2. 诱导借贷转账,实为资金盘诈骗。  

防范建议:

- 个人征信无法通过转账修复。  

- 官方客服不会要求私下转账。

1. 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2. 两必做:陌生链接必查证、转账前必核实。  

3. 主动学习: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学校安全办发布的预警信息。 

4. 及时报案: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第一时间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