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深化学院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学院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并为参加省级教学能力大赛选拔优秀作品,经学院研究决定,提前启动2022年学院教学能力大赛。结合国家和山西省教学能力大赛相关文件和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研”,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大赛时间
本届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阶段进行。
1.初赛时间:2021年11月-12月。
2.决赛时间:2022年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参赛对象
近三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开设课程的我院在编在岗的50岁(1971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任课教师(具体名单附后)全部参赛,2019年以来获省赛二等奖及以上的教师、50岁以上教师及外聘教师可自愿参加。
四、大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 教学内容。立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职业教育 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关注相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 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 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3.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 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关注教 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注重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应积极使用新型活 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应运用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师规范 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4. 教学应变。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 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五、大赛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设大赛领导组和各系部工作组。
1. 大赛领导组
组 长:王世昌
副组长:高福元 赵立曦
成 员:李焕忠 佘 波 于 蓉 安 波 吕耀华 侯艳霞 王军军 冀慧萍 张永根 张晓玲
姚小兵 蔡 捷 白海鹰 赵 鑫
2. 职责:
(1)负责教学能力大赛的领导、组织和决策;
(2)组织教学能力大赛专家评委会;
(3)教学能力大赛指导性评分标准的审定;
(4)教学能力大赛各阶段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并受理解决相关问题。
3. 各系部工作组职责:
(1)制订本部门教学能力大赛实施方案;
(2)组织、协调本部门教师组成参赛队伍;
(3)按比赛方案组织参赛队伍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4)组织参赛队伍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实施报告等文字资料;
(5)组织参赛队伍按时进行课堂实录的拍摄并提交参赛资料;
(6)按照大赛领导组安排做好比赛的其他工作。
六、大赛组别
大赛分三个组别进行。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包括基础教学部所有课程、思政教学部所有课程和其他承担公共教学的教研室课程(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军事教育、劳动教育等);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七、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与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参加院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八、大赛办法
参赛作品按《山西省教育厅关于2021年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要求进行评比(根据上级要求适时调整),所有作品利用校赛平台,由校外专家网上盲评,筛选出参赛作品的30%进入现场决赛,现场决赛按抽签顺序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在备赛场所限时完成准备,然后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并回答评委提问。根据参赛作品材料评审、教学团队现场展示和答辩情况,确定大赛成绩。
九、大赛辅导
本次大赛采取全赛程培训辅导。按照系部分为九个组,分别是:林学组、经贸组、园艺组、信息工程组、园林组、艺术设计组、基础教学组、思政教学组、公共教学组。每组聘两位专家进行全程指导,并在赛程中融入教学能力、教材编写、教法提升、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培训,系统化、全方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综合能力提升暨初赛动员阶段(2021年11月8日-14日)
专家入校讲座,对教学能力大赛发展趋势、政策文件、注意事项及优秀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讲解信息化教学方式、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课程设计,培训微慕课的主要设计与制作环节,系统的讲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行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初赛作品设计阶段(2021年11月8日-14日)
作品设计前,发布针对性资源供各参赛队伍学习。
3.初赛作品形成阶段(2021年11月15日-30日)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提供经典案例资源供借鉴参考,提供往年优秀整体教案、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视频供参赛团队学习,使参赛教师了解每一个环节设计要点及如何进行设计。专家团队线上解答疑问,包括指导建课、课程教案的设计与修改、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的运用。
4.初赛作品成型阶段(2021年12月1日-31日)
每小队平均有2个专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同时线上视频修改课程建设教案2-3次,课程建设教案每个小队教案邮件修改3-4次。
5.决赛阶段(2022年3月-5月)
对参加决赛的团队继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线上答疑及修改教案,帮助团队进行设计思路的深度解析;培训Audition音频效果处理软件的操作应用、PPT合理运用实用技巧及美化提升、Camtasia Studio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focusky使用及技巧、专业视频转换、字幕编辑软件,提升作品整体质感。
十、评选及奖项
1.本次大赛决赛由学院聘请校外专家组成评委会,竞赛的评选内容、评分标准参照2021年山西省教学能力大赛的办法要求。
2.大赛三个组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占院赛作品的10%、20%、30%。
十一、资料报送
1.各系部制定本部门初赛方案于2021年11月15日前报教务处。系部初赛应该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为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各系部要确保参赛教师的数量,方案中应明确本组参赛队伍的组成情况,随方案报送《2022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见附件2,需盖章纸制)。按照2021年省赛的要求准备参赛作品,团队每名成员必须有实录视频。
(2)系部初赛的视频作品由学院统一安排录制,本部门初赛方案中根据大赛时间进度安排确定本部门团队视频录制时间,大赛领导组根据情况协调各部门录制时间,各部门保证本部门参赛团队严格按时间安排进行视频录制。录制视频可在学院智慧录播教室完成。
2.参赛资料由系部汇总后于2021年12月31日前统一提交至教务处。
(1)参赛作品视频资料。
(2)参赛作品其他材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作品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报告。本部分材料只需提交电子版。
相关附件可在“ftp://192.168.0.10/ 03教务处/07师资管理/2022年教学能力大赛”文件夹中下载。
十二、其他
1. 参赛队伍报送的作品盲评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如未达到则需继续打磨参加下一年度教学能力大赛。
2. 2018年9月至今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均需参赛,具体名单见附件1。从2022年开始,三年内不参与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师聘期结束后不予续聘。
附件1:2022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报名表
2:2022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
3:2022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4:2022年应参赛及鼓励参赛教师名单
上一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