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教学工作历

欢迎访问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1-05-04 来源: 教务工作部 阅读



序 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总体要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修订及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一、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历程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9年,学院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项目建设,促进我院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开始启动。2010年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带动学院整体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作为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工作。

此次改革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心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进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它适应了高职教育的对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在各专业教研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制定教学项目建设指导方案和标准38项;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1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82门、校企合作教材(实训指导书)22部,2014年7月通过验收并汇编成册。

(二)针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修订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 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对已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坚持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和体例,重点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专业标准和要求,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办学资源以及所在林业行业优势,深入分析办学条件,准确把握培养目标的界定和内涵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探索“2+1、2+0.5+0.5”等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学院完成了25个专业(含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形成了“三段、四合、五化”、“工学交替、淡旺互补”、“学校+基地+企业”、“项目+工作室+工地”、订单式等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本次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的精神,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加快推进省级优质校建设和省级骨干专业、高水平重点专业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山西省教育厅职成处关于组织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晋教职成函[2019]49号)(教高[2020]3号)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依据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

三、本次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与成效

本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是规范各类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统一将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将数学、实用口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教育、美育课程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二是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每个专业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补充设置历史人文、科技生活、礼仪规范等人文素质拓展选修课程60余门;三是合理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学时,不断强化实践环节。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高于2500,三二分段高职总学时数高于18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大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大于10%,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均为6个月,实践总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四是强化专本衔接,促进书证融通,探索1+X证书制度,并通过校、行、企共同制定计算机和各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五是结合生源类型特点,制订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体现不同生源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和优化调整,极大的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等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理念新的变化,不仅优化了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规范了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了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教学团队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还创新了不同生源类别、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络和专业教学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实现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全新的基础。2020年,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修订和完善了35个专业(含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480余门,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各授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规范编写教学设计480余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离不开我们每一位教师辛勤的付出,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唯有如此,才能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借此机会,对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修订工作的同志们和参加课程改革的全体老师们所付出的辛勤劳苦表示衷心的感谢!学院将按照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在巩固完善前期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改革,为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院长:

 

                                   

                                    二○二○年九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基本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              1

六、培养规格              1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3

、课程设置及要求              3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0

教学组织与管理              12

十一教学条件保障              14

十二、质量保障              16

十三、毕业要求              20

、编制单位与人员              20

附件:1.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调研分析

     2.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学习领域构建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环境监测技术4208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4-1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专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42

环境保护类(4208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业(77

专业技术服务类74

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人员

2-02-27-01

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2-02-27-02

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与管理污染控制技术服务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环境监测方案设计环境样品采集与分析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与管理及污染控制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 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索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淮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程制图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

4.掌握水环境监测、空气环境监测、土壤与固废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的基本程序。

5.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报告编写方法。

6.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了解环保设备基本原理、操作规范和运营管理制度。

7.掌握最新发布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相关国家标准。

8.熟悉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法。

9.熟悉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与管理的方法。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对水体、空气、土壤与固废、噪声、生态等环境进行监测,规范填写环境监测原始记录的能力。

4.具有熟练应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检测,正确处理环境监测数据的能力。

5.具有独立编写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和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测方案和污染源监测报告的能力。

6.具有规范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对环境监测的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能力。

7.具有环境服务营销能力。

8.具有辅助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能力

9.具有对污染控制设施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对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的能力。

11.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七、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林业技术专业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根本途径,紧密结合社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段递进,产教融合,校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年培养的周期分为三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利用第12学期进行职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素质的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利用第34学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利用第56学期的跟岗、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的培养相辅相承,互相渗透。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复合的规律培养学生。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1. 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一方面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为培养公民基本素养打好基础。

 

8-1  公共基础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4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旨在使大学生透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树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3

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着重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

48

4

高职语文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日常文书、事务文书、经济文书及党政公文中的12个通用文书及1个专业文书,重点学习上述文种的适用范围、文书格式、写作方法与技巧,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熟悉应用文书的性质、特点和格式规范,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撰写出合格的应用文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48

5

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分析方法,为学习计算机、经济学等课程和以后扩大数学知识面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8

6

经济应用数学

该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又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同时通过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7

高职英语

本课程的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48

8

体育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1-2项基本技能和保健方法,具备多项体育项目的赏析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强烈的竞争和创新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本课程不仅培养了技能型人才,还培养了身心健康和具有赏析多个体育项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08

9

信息技术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事务,为以后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本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60

10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职业素养训练与指导、求职技能训练与指导、就业权益保护与指导,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40

11

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主要讲述心理学基本知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及各类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各系学管人员如何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36

12

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了解政治经济状况、军事思想、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演练诸军种、兵种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培养军人坚强的体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48

13

安全教育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学实习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社会兼职与就业安全、特殊安全常识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其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应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给自身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4

14

劳动教育

本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强化劳动光荣的意识。

 

48

15

创新创业教育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创业的概念、要素及特征,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创业计划书撰写和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旨在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21

16

军事教育理论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6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

8-2  专业基础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仪器分析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环境分析和化学分析中常用仪器的使用、维护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具有仪器分析的能力

56

2

环境工程制图

画法几何和机械图样,设计、工程、设备、地理图件有画图、识图的能力

48

3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CAD中绘图命令与编辑命令、环境工程专业绘图的方法、图纸打印的方法等内容

56

8-3  专业核心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环境监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保存与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编制:原始记录的规范填写;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案的制定;室内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环境空气、室内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编制;原始记录的规范填写;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固体废物及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监测方案的制定,主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编制;原始记录的规范填写;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08

2

物理和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生物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预处理方法:样品的分析测试技术:生物监测过程中运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原始记录的规范填写;监测报告的规范编制声环境质量监测;放射性监测及电磁辐射监测

52

3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辨识,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环评文件编制;评审报批.

86

4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概念;颗粒污染物净化方法和设备;气态污染物净化方法和设备;根据大气污染治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废气治理工艺选择

52

5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基础知识;污水的物理、化学、生化、深度处理方法及其常见设备结构特点和应用;污泥处理与处置;根据水污染治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污水治理工艺选择.

52

6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和方法;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和应用;固体废物最终处置原则、工艺和技术;固废处理处置常用机械设备;根据固废处理处置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固废处理处置工艺和资源化技术选择

60

7

生态环境质量技术

坡面生态治理、沟道生态治理、平原生态治理、厂矿环境生态治理、城市环境生态治理、室内空气生态治理、庭院环境生态治理,工程造林的方法,生态恢复治理主要技术

52

8

环境监察与执法

党和国家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60

9

环境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以及地理信息集成技术的基本内涵;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实践,分别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海洋环境、森林及草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土地退化研究、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60

 

8-4  专业选修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林业基础知识

现代林业述论、现代森林培育、现代林业监测、现代林业生态、现代林业机械、林下经济、林业信息技术、林业生物技术、森林认证、森林碳汇、森林康养与森林文化。

30

2

环境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角度测量方法及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方法、测设的基本工作、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的一般方法、建筑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及GPS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方法。

30

3

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实验室设计、实验室人员组织、实验室试剂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安全保障、实验室认证认可。

30

4

环保设备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设备运营;废气处理的基本工艺设备运营;环保设备运营管理制度.

30

5

自动在线监测设备运营

水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和烟气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水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和烟气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水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和烟气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技术

30

6

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常见微生物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微生物生态学特征、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各种污染物处理中的原理、微生物在不同生物处理系统中的特征

30

() 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内容。本专业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1.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核心知识学习之间的连接和实践环节。

8-5 认知实习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项目

认知实习的内容

认知实习的要求

认知实习

 

了解实验室分析员监测采样员报告编写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岗位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实习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加深。需要到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岗位的环境去参观,去了解今后将要工作(实习)的环境,增加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初级认识,只有学员积极参加认知实习,对未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的继续学习。

1

2.综合实训

学生在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分别进行环境监测等综合实训,学生参与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全面掌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监测环境治理过程及相关规程,同时熟练掌握实验室和现场采样安全操作规程。

8-6  综合实训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项目

综合实训的内容

综合实训的要求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项目1:化学分析实验基础操作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分为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三类组成,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实验的进行,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教师共同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实训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综合实训成绩的评定和汇总等工作。通过对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核心课程技能项目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员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品德,培养专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

项目2:酸碱滴定实验和操作

4

项目3:氧化还原实验和操作

4

项目4:配位滴定实验和操作

4

项目5:沉淀滴定实验和操作

4

项目6废水中COD浓度的测定

4

项目7环境噪声的测定

4

项目8大气PM2.5PM10TSP的测定

4

项目9大气气态污染物(SO2NOX甲醛的测定

4

项目10废水中六价铬含量测定

4

项目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和使用

6

项目12红外测油仪的操作使用

6

项目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和使用

6

项目14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使用

6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实训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环境影响综合实习为校内实习,由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分发任务,知识讲解,组织讨论,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

20

环境治理综合实训

项目1大气污染综合实训平台的操作和使用

环境治理综合实训,由大气、水、生态三类实习组成,包括校内综合实训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污染治理设计、企业参观、校内林场参观实习等,校外实习,企业教师负责流程、专业知识讲解安全宣传,校内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教师共同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实训日志的收发和检查,学生日常安全及上岗的核查,最后综合实训成绩的评定和汇总等工作。通过对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核心课程技能项目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员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品德,培养专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6

项目2烟气双碱法脱硫工艺平台的操作和使用

4

项目3除尘/脱硫设备的设计

10

项目4大气污染外出参观

4

项目5水污染治理综合实训平台操作

6

项目6污水的治理方法-电絮凝法

4

项目7污水的治理方法-厌氧消化法

4

项目8污水处理企业参观

6

项目9东山实验林场水土保持林营造

4

项目10东山实验林场水土保持灌木林改造

4

项目11:坡面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6

项目12:沟道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布设及作用

6

项目13: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参观

4

3. 跟岗实习

跟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跟岗实习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岗位要求等,基本可以完成岗位基本工作

8-7  跟岗实习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项目

跟岗实习的内容

跟岗实习的要求

了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报告编写等实习单位概况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实验设施,采样设备,自动监测设备、污染处理设备工作所用各类软件应用等

严格执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校企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学校制订实习计划;学校、实习企业和学生本人或家长签订书面协议;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当加强对实习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学校应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实习企业要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

39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保证顶岗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8-8  顶岗实习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项目

顶岗实习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要求

 

熟悉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报告编写等实习单位概况,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实验设施,采样设备,自动监测设备、污染处理设备,工作所用各类软件应用等。了解环境保护各类企业实验、采样、质控、业务、报告、安装、调试推广等岗位设置了解各岗位工作职责,熟悉岗位工作过程,能按照岗位要求顺利工作。

严格执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校企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学校制订实习计划; 学校、实习企业和学生本人或家长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当加强对实习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学校应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实习企业要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实习生考勤制度,由实习企业按照员工管理要求记录到岗情况;学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做好实习过程记录。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应记录实习生每日考勤、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教师指导等事项;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提交顶岗实习总结,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应出具顶岗实习鉴定表,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习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和评阅学生实习记录、企业实习鉴定表和学生实习总结。

 

20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9-1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高职三年制)

培养目标

学习领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数

每学期课程周学时

备注

学期

 







  总周数
理实教
学周数
















15

18

18

18

18

18










高技能培养目标(约70%

基本技能学习领域

理实一体课程(认知实习)(约学时740

A108101

仪器分析技术

4

56

14

 

4

 

 

 

 

 

A108102

环境监测技术

7

108

14/13

 

4*

4

 

 

 

 

A108103

环境工程制图

3

48

12

4

 

 

 

 

 

 

A108104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

4

56

14

 

4

 

 

 

 

 

A108105

环境影响评价

6

86

13/15

 

 

2

4

 

 

 

A108106

物理和生物监测技术

3

52

13

 

 

4

 

 

 

 

A108107

环境监察与执法

4

60

15

 

 

 

4*

 

 

 

A108108

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3

48

15

 

 

 

4

 

 

 

A108109

水污染控制技术

3

52

13

 

 

4*

 

 

 

 

A108110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

52

13

 

 

4*

 

 

 

 

A108111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4

60

15

 

 

 

4

 

 

 

A108112

环境地理信息技术

4

60

15

 

 

 

4

 

 

 

综合技能学习领域

综合实训课程(跟岗实习)

(约学时216

A108201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3

72

3

 

2

1

 

 

 

 

A108202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实训

1

24

1

 

 

 

1

 

 

 

A108203

环境治理综合实训

3

72

3

 

 

2

1

 

 

 

A108301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1

24

1

 

 

 

 

1

 

 

A108401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

24

1

 

 

 

 

1

 

 

跟岗实习领(408学时)

A108501

跟岗实习

17

408

17

 

 

 

 

17

 

 

顶岗实习领域(600学时)

A108601

顶岗实习

25

600

25

 

 

 

 

 

25

 

技能培养课时小计

99

1962

 

 

 

 

 

 

 

 

高素质培养目标(约30%

基本素质学习领域

公共课(约715学时)

A00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2*

2

 

 

 

 

 

A000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72

 

 

 

2*

2

 

 

 

A000103

形势与政策

1

48

 

 

A000104

高职语文

3

48

 

4

 

 

 

 

 

 

A000107

高职英语

2

48

 

4

 

 

 

 

 

 

A000108

体育

5

108

 

2

2

2

 

 

 

 

A000110

分析化学技术

3

52

 

4

 

 

 

 

 

 

A000111

信息技术

3

60

 

 

6*

 

 

 

 

 

A00011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40

 

2

2

2

2

 

 

 

A000113

心理健康教育

2

36

 

2

2

2

 

 

 

 

A000114

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

2

48

2

2

 

 

 

 

 

 

A000115

安全教育

1.5

24

 

 

A000116

劳动教育

2

48

2

 

1

1

 

 

 

 

A000117

创新创业教育

1

21

 

 

 

 

 

 

 

A000118

军事教育理论

2

36

 

2

 

 

 

 

 

 

素质拓展学习领域

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约90学时)

A108701

林业基础知识

1

30

8

4

 

 

 

 

 

设置为213学分

A108702

环境工程测量

1

30

8

 

 

 

 

 

A108703

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1

30

8

 

4

 

 

 

 

A108704

环保设备运营管理

1

30

8

 

 

 

 

 

A108705

自动在线监测设备与运营

1

30

8

 

 

 

4

 

 

A108706

环境微生物

1

30

8

 

 

 

 

 

 

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约160学时)

A000801

专业英语

1

20

10

2

 

 

 

 

 

 

设置为328学分)

A000802

实用口语表达

1

20

10

 

 

 

 

 

A000806

美育

1

20

10

 

 

 

 

 

A0008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20

10

 

2

 

 

 

 

A000805

健康教育

1

20

10

 

 

 

 

 

A000803

文学欣赏

1

20

10

 

 

 

 

 

A000810

茶艺与茶文化

1

20

10

 

 

2

 

 

 

A000807

党史国史

1

20

10

 

 

 

 

 

A000830

摄影技术

1

20

10

 

 

 

 

 

A000818

环保与生活

1

20

10

 

 

 

2

 

 

A000827

森林动物鉴赏

1

20

10

 

 

 

 

 

A000822

旅游文化

1

20

10

 

 

 

 

 

素质培养课时小计

53 

933

 

 

 

 

 

 

 

 

周学时

 

 

 

30

28

26

26

 

 

 

专业总课时合计

145.5

2955

 

 

 

 

 

 

 

注:1.教学总周数不包含课程考核周数,综合实训周学时按24计,*为院考试标志;

2.A000103形势与政策:每学期8学时;

3.A000113心理健康教育:第1学期28学时网络课程,第2学期4学时专题面授,第3学期4学时专题面授;

4.A000115安全教育:每学期至少4学时;

5.A000117创新创业教育:第三学期周五下午和周六日;

6.A000118军事教育理论:6学时在军训期间。

十、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与要求

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时间安排上采用分段式授课,保证学生学习技能的连贯性。

根据不同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组织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理论到技能的转化。

(二)综合实训教学组织与要求

认真分析专业总体技能,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综合实训项目。在实训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做-评-做体现做中学的过程。

(三)跟岗实习教学组织与要求

安排专人进行跟岗实习的先期考察,落实与专业学习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及岗位,与企业方商定落实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首选。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跟岗实习方案,科学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署跟岗实习协议书

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并负责学生的安全、纪律、礼仪等常规教育。考核及成绩评定坚持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原则,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四)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要求

为保证顶岗实习效果和安全,校企双方均应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组长分别由校企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校企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对实习工作的决策、指导和管理。

顶岗实习可以采用校企结合、学校主导、企业为主、学生自律、家长监督四方共管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遵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实习安全管理与保障、顶岗实习巡回检查制度等制度和协议。

校企双方都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直接管理者与责任者,应根据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和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要求,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负责顶岗实习管理与指导工作。企业应在实习条件、生活安排、指导教师、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过程、考勤考核、实习待遇、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条件予以支持。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深入实习单位检查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实习安全管理与保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顶岗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见习员工。要自觉学习和严格执行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积极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本人必须提出申请,并提供实习单位接收顶岗实习的公函和协议,由所在系部审核与落实。

顶岗实习期间,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考勤,如果有违反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要求,或难以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应向学校指导教师通报情况。学校指导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电话、现场巡回检查等渠道与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全程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对学生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实习期间的顶岗工作、道路交通、个人财物、饮食卫生等安全。学校要联系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或者学院为学生购买保险,校内指导教师要在实习前2周制定好实习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与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并报校企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所在部门备案。

实习过程记录既是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又是准确评价实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实习过程记录主要包括学生实习,周记和教师指导记录。

校企指导教师直接负责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工作,对实习效果和安全有直接影响。指导教师每周要如实填写教师指导记录;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或企业班组的负责人要通过学生实习周记、教师指导记录和深入实习岗位巡回检查等多种渠道了解、考查学生实习效果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

实习期间,学生要对照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及时总结并撰写顶岗实习成果;指导教师要及时召开顶岗实习阶段总结会议,对已经完成的实习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个实习项目提出具体安排和要求。实习结束,校企指导教师要主持召开实习工作总结大会,总结应发扬的成绩、努力方向和应克服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主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手段和实习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指导教师主要从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实习任务和实习指导等方面进行总;学生主要从职业知识拓展、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养成和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总结。

十一、教学条件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索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环保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 -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索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人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分析测试实训室

化学实训室应配备基础化学常用玻璃器皿与仪器设备;化学分析实验常用的容量仪器和称量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对教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提出有关要求。

2)环境监测实训室

水环境监测:配备采水器、流量计等水环境监测采样设备、大气采样仪、烟尘烟气采样仪等空气环境监测采样设备、采土器等土壤与固废监测采样设备、声级计等物理监测仪器,配备和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满足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需要,用于水大气、土壤固废、物理等方向的监测、环境监测、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

3环境治理综合实训室

配备水处理工艺平台或模拟仿真系统,满足水处理工艺展示和模拟操作的需要配备废气处理工艺平台或模拟仿真系统,满足废气处理工艺展示和模拟操作的需要。用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积极实施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境设计尽可能贴近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实现课程的情境教学。采用分阶段集中教学,保证知识内容掌握的连贯性。

积极探索理实一体环境下的教学手段,对于无法在限定空间、条件下实现的技能操作,采用计算机动画手段编制操作方法、过程的动画模拟软件。

(四)学习评价

1.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办法

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由于其学习领域的情境化设计,应特别注重过程考核,因此建议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实训)占学期成绩的6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含课程理论测试、综合技能操作测试)占40%理论考试。

2.校内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办法、体现专业特点

1)实训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及考核比例构成

实训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考核和过程考核两部分,以项目考核为主,检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设计、执行能力,该考核方式能够检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采用过程化考核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考核,注重日常行为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检验。该考核方式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及职业道德操守等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质量。

由于采用过程化项目化考核形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过程的质量和项目设计创新的能动性,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差)形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成绩,考核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从而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

2)过程评价内容与方法:过程评价包括考勤分和过程评价分。比例为3:7

3)结果评价内容与方法:实习实训报告、设计、作品及成果

3.顶岗实习考核办法

校外顶岗实习考核由实习报告评价、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50%

4.技能鉴定

第五学期完成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化学检验工或其他相关技能鉴定。

5.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依据《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十二质量保障

(一)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教学过程。建设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制定课程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跟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健全听课、巡课、评教、评学、考试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

(二)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共培、共管制度,按计划完成实训、实习、技能鉴定、答辩等教学任务;鼓励及组织学生进行各级专业技能比赛及社会服务;

(三)及时分析生源情况及毕业就业情况,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多方评价体系,定期评价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12-1 教学制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文件名称

负责部门

1

教学

管理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定(晋林院[2017]29号)

教务处

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晋林院[2017]32号)

教务处

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修订)(晋林院[2017]27号)

教务处

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修订)(晋林院[2017]31号)

教务处

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实验员)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晋林院[2017]145号)

教务处

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晋林院[2017]120号)

教务处

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5+0.5”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试行)(晋林院[2017]84号)

教务处

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选聘及考核办法(试行)(晋林院[2015]69号)

教务处

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办法(修订)(晋林院[2017]28号)

教务处

1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教务处

1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量管理办法

教务处

1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试行)(晋林院[2017]38号)

教务处

1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晋林院[2019]23号)

教务处

1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管理条例

教务处

1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教务处

1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

教务处

1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工作条例

教务处

1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

教务处

1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重修规定

教务处

2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排调停课管理规定

教务处

2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试卷分析要求及试卷分析说明

教务处

2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教务处

2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选修课管理办法

教务处

2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阅卷规范

教务处

2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教务处

2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择业及派遣暂行规定

就业工作部

2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实施细则

基础教学部

2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劳动教育管理办法(试行)(晋林院[2015]98号)

学生工作部

2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理实施细则(试行)(晋林院[2017]91号)

学生工作部

3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学生工作部

3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用计算机使用和维修办法(试行)

电教网络中心

3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教器材管理及使用办法(试行)

电教网络中心

3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教室管理及使用办法

电教网络中心

3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机房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电教网络中心

3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处理措施

电教网络中心

3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居民户接入校园宽带网管理办法(试行)

电教网络中心

3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

电教网络中心

3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电教网络中心

3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管理条例

电教网络中心

4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电教网络中心

4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规章制度

图书馆

42

教学建设与改革

山西林业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教务处

4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2010教材建设规划

教务处

4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务处

4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教务处

4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方案

教务处

4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选拔方案

教务处

4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教务处

49

实践

教学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机房管理办法(晋林院[2012]76号)

实验实训中心

5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员管理办法(晋林院[2018]45号)

实验实训中心

5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晋林院[2019]25号)

教务处

5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

教务处

5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

教务处

5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

教务处

5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安全工作条例

教务处

5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建设规划

教务处

5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教务处

58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教务处

5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晋林院[2017]12号)

实验实训中心

6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管理员工作规范

实验实训中心

6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规范

实验实训中心

6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楼日常管理制度(试行)

实验实训中心

6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晋林院[2017]13号)

实验实训中心

6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剧毒物品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中心

6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库房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中心

6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消防安全工作制度

实验实训中心

6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实验实训中心

68

教学

研究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章程(晋林院[2016]12号)

科研教改中心

6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科研教改中心

7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术活动的管理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基金管理条例

科研教改中心

7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奖励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奖励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5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项目管理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6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改项目实施院、系(部)分级管理办法

科研教改中心

77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晋林院[2016]13号)

科研教改中心

78

教学质量管理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办法(试行)(修订)(晋林院[2017]85号)

教务处

79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教务处

80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考核奖励办法(试行)

教务处

81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查工作实施办法

教务处

82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章程

教务处

8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务处

84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教务处

、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所应具有的素质、知识、能力达成度检验的标准。毕业要求依照教育部颁布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并能够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13-1  学生毕业要求一览表

项目

毕业条件具体说明

课程考查考试

所设课程均达60分以上

综合实训

60分以上

跟岗实习

60分以上

顶岗实习

60分以上

毕业设计

60分以上

技能考核

60分以上

学生操行鉴定

各学年考核合格以上

专业技能证书(X职业资格证书)

污(废)水处理工、污化验监测工、化学检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室内环境治理

学分

145.5学分

、编制单位与人员

学校专门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充分对学员学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14-1  编制单位与参编人员一览表

编制单位类型

编写人员单位具体名称

参编人员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行业企业

专家

太原市生态环境中心站

毛雨廷

高级工程师

主任

山西立德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温雅娟

中级工程师

实验室主任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武晓红

讲师

环境教研室主任

冯康安

讲师

林学系副主任

郭媛

助教

林信教研室主任

睢海静

讲师

党总支副书记

张芳

讲师

 

薛爱爱

讲师

 

佘波

副教授

园艺系主任

苗潋涓

助教

实验室管理员

毕业生代表

山西省科瑞信鸿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田慧斌

初级工程师

 

山西立德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杜彪

初级工程师

实验室副主任

山西华普检测有限公司

张春锦

初级工程师

 

 

 

附件1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企业发展背景

几十年来,我国经过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累的环境问题在十二五时期集中爆发,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更多的是对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模式的迎头痛击,对于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给予了有力支持。这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改革发展的关键转折,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思想上、制度上、管理上不断完善环保治理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作为迈向美丽中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应沿着巩固、调整、充实、提高的主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门仍将保持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高压态势,同时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共治。

十三五时期通过攻坚克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预计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 80%2018 年为 79.3%)、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超过 70%2018 年已达到 71.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 90%、森林覆盖率超过 23%、湿地保有量超过 8 亿亩等十三五规划目标将如期或超额完成。经过攻坚期的大力度治理,前期突出的生态环境主要矛盾问题已经得到初步或基本解决,下一步应及时调整转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抓住存量环境问题中过去属于次要矛盾而现在逐渐演变为主要矛盾的问题开展精准治理。

时期在已建立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四梁八柱式的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对治理体系和制度安排进行查漏补缺、充实完善,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预调微调,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最后,坚持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梳理并解决固废、生态、土壤、水环境、大气环境等领域的存量问题,并制订周密计划,有力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5-2020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全景评估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指出:2014年环保行业营业收入约3.98万亿元;国家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整体经济环境都在趋向新常态的同时,很多行业都面临着过剩的危机,而环保行业是目前还处于产能不足的可以再投资的领域。虽然以前,环保行业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并不被市场资金青睐,但是2016年随着政策红利的到来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环保领域必然会带动更多的投资,环保相关产业的很多项目也会一一落地。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在《大气十条》、《水十条》的基础上于2016年又出台了《土十条》。在投资172亿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治理与恢复项目。目前全国近20%的土壤污染超标,修复市场规模动辄以十万亿计,美丽中国写入十三五,市场迎来爆发临界点。据报道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推出的的环保项目2000余项,环保ppp项目大增。专家预测我国未来绿色投资项目每年各界的投资至少达到10万亿元,环保事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尽管,环保行业面临的问题还存在,但是整体向好的走势已经明确。随着我国对于环保力度的加大、政策的完善,环保行业走向成熟的步伐或将越来越快,环保相关产业会不断拓展,进而也将带动更多以污染治理运营、维护为主的服务业日益壮大,未来环保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二)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2015 年,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量已达1025 万人;到2020 年,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量将增加到1463 万人。截止2015 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人才总量约15 万人;到2020 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人才总量将稳定在20万人左右。截止2015 年,全国环保产业人才队伍总量约740 万人;到2020 年,全国环保产业人才队伍总数将达到1070 万人左右。截止2015 年,生态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人才队伍总数约210 万人;到2020 年,生态环境技术人才将达到300 万人左右。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20年,环保行业用人,在环境监测上将增长33.3%,在环保产业上将增长44.6%,在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上将增长42.8%,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增量为42.7%,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因起步较晚,经费短缺,环保欠账较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部分属能源资源高耗型,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对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增量: 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 二是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需要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 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三是随着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加大,环境管理部门、 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吸纳,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力度。 因此, 我国对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应比发达国家更为迫切。同时在十三五的最严环保制度激励下,以及环保行业的规模性发展必然导致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巨大的。这种需求直接表现在对环保一线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上,并影响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规格与规模。

我国目前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增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需要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中国加入WTO必将刺激ISO14000认证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加大,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吸纳,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力度。因此,加快培养具有从事环境规划与设计、环境治理与环境监测、环境评价与环境管理、清洁生产与审核等方面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步落实,环保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会继续加强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据调查,中小企业现有环保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普遍偏低除了由于企业不重视的原因外,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力量不够和能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污染治理人员和分析监测人员缺乏也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据调查,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环境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人员和环境监测、环保设备制造、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环保技术岗位中占76%,其中三废治理工艺员占 42.2%,环境监测实验员、环保监察员占 33.8%。在市县级环保局及大型企业,目前专科学历人才比例偏低,而中小企业及环境工程公司比例偏高,且未来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我国设市城市640 个,建制镇16000 余个。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目前城镇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水,成为了主要水污染源。为了治理水污染,我国每年新建污水处理厂五十余个,今后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急需培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为主的实用技术人才,来适应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面向环境治理第一线,能从事城市及企业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是符合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是必须而且紧迫的。

我国高职院校环境教育不是培养从事环境理论研究、 参与综合决策或从事解决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的高层次环境专业技术人员, 而是培养在环境保护第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实用型、 技能型环境类专门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有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又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不同, 目标定位是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不是从事学术研究、工程设计、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研制, 他们大部分是在生产、建设、监测、管理或技术服务第一线,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连接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与工人、服务人员之间的纽带, 是将科技新成果、管理新方法、操作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在环保产业的各领域中, 环保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构成了环保产业的主体。 它们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单位较多,其中大部分单位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这对吸纳环保人才有重大影响。 从目前的环境保护类专业特点来看, 环保服务领域应是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主要方面。 环境技术服务包括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分析、环境技术与产品开发,环境咨询服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及咨询、 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监测技术评估及信息服务等, 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包括生活废水治理、工业废水处理、除尘脱硫、有毒有害废气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等。较为适合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与治理的第一线, 从事的主要是样品采集、保存、预处理、分析, 报告结果和环保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销售以及环境管理等工作。 因此,他们既要懂得理论方面的知识, 更要注重实践能力; 既要能理解设计过程, 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能把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 、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材料等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并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附件2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

学习领域构建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表

工作过程(项目)

岗位(群)名称

岗位主要职责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

主要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

环境监测

各级环境监测站、工矿企业环保部门、民营环境监测公司

 

监测方案编制

水和废水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环境地理信息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

 

 

《物理和生物监测技术》

布设采样点

确定监测项目及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大气和废气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布设采样点

确定监测项目及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土壤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布设采样点

确定监测项目及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固体废物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布设采样点

确定监测项目及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噪声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布设采样点

统计分析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编制

收集现场资料

布设采样点

确定监测项目及采样方法、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

 

 

 

《物理和生物监测技术》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采样和保存

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测流及采样设备的使用

采集方法的选取

样品的保存

大气和废气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采样设备的使用

采集方法的选取

采样记录和样品保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采样设备的使用

采集方法的选取

采样记录、样品加工和管理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采样设备的使用

采集方法的选取

采样记录、样品制备

室内空气样品采集和保存

采样设备的使用

采集方法的选取

采样记录和样品保存

分析及数据处理

 

重量法分析

分析天平的使用

《化学分析技术》

容量法分析

常规仪器的使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

滴定、蒸馏等操作

电位分析

仪器校准

《仪器分析技术》

电极处理

待测样制备和测定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

仪器校准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样制备和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光谱法分析

仪器校准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样制备和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仪器工作条件设定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样制备和测定

气相色谱分析

仪器工作条件设定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样制备和测定

物理指标测定

温度、色度、浊度和透明度等测定

《环境监测技术》

 

 

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

数据修约

可疑数据取舍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方案制定

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标样、标准曲线、工作曲线等质量措施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

各级环境科研院所及环评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

查阅相关文件

运用国家政策、部门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地理信息技术》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

 

《环境监察与执法》

 

 

运用环境标准

现场调查

自然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

收集监测和污染源资料

组织公众参与

环评报告编写

评价等级确定

工程分析

根据各评价导则进行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

撰写环评报告

PhotoShop制图(厂址位置图)

CAD制图(平面布置图)

环境监察与执法

各级环境保护局和环境监察机构

环境监察

常规监察

对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对污染物排放口源监察;运用本地区重点污染行业的国家排放标准运用国家环境管理制度三查、二调、一收费

 

 

 

 

 

 

 

 

 

《环境监察与执法》

 

 

《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监察

举报监察

应急监察

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行政裁决

处理环境侵权纠纷

处理环境损害赔偿纠纷

处理自然资源权属争议

环境监察与执法

各级环境保护局和环境监察机构

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行政许可项目审

具备环境行政许可基本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审批

环境影响登记

气、液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核发

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

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移入)许可证核发与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移出)许可证核发

环境行政处罚

具备环境行政处罚基本知识

环境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环境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具备环境行政复议基本知识

环境行政复议程序

具备环境行政诉讼基本知识

环境行政诉讼程序

环境生态治理

工矿企业林业处、各级林业部门、水保部门

环境生态治理

坡面生态治理

分析坡面常见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

 

 

《物理和生物监测技术》

制定坡面生态治理措施

沟道生态治理

分析沟道常见的环境问题

制定沟道生态治理措施

平原生态治理

分析平原常见的环境问题

制定坡面生态治理措施

厂矿环境生态治理

分析厂矿常见的环境问题

制定厂矿区生态治理措施

城市环境生态治理

调查环境污染现状

城市环境生态治理

庭院环境生态治理

调查环境污染现状

庭院环境生态治理

室内空气生态治理

调查环境污染现状

治理植物选择及栽植

环境工程治理

工矿企业大气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

大气污染控制过程运行及维护

工艺及设备选择

熟悉行业规范要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制图》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

熟悉主要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及调试

能够识读设备安装图

设备运行维护

操作自动化仪器

运行参数调控

污水控制过程运行及维护

工艺、设备的选择、安装和调试

熟悉行业规范要求

 

《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制图》

《仪器分析技术》

能够识读设备安装图

熟悉主要工艺流程及设备的调试

设备运行维护

操作自动化仪器

运行参数调控

固废处理场规划设计

收集与运输

垃圾分类

《环境工程设计辅助软件》

 

《化学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技术》

场址评价

资料收集能力

规划设计能力

运用国家标准、法规的能力

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力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

工艺选择

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