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周末专时荐读四篇清廉古诗故事
发布日期:2025-03-28 来源: 图书馆 阅读

2.jpg

1、古诗《苔藓》

【唐】贯休
严子钓台边不少,
谢公山展上无多。
世间若也皆廉洁,
金玉生根柰尔何?
故事
贯休生活在唐末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现象丛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诗人看到了官场和社会中种种追逐金钱利益的不良风气。他借“苔藓”来创作此诗,通过苔藓在严子陵钓台和谢公屐相关地方的多少对比,以及廉洁与贪腐的对比,来暗喻这些高洁之处少被世俗的污浊沾染。后两句“世间若也皆廉洁,金玉生根柰尔何”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由苔藓的生长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指出如果世间人人都廉洁奉公,那么那些追求金玉财富的行为就无法生根发芽,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贪腐现象。诗人借苔藓这一平凡的自然事物,寄托了自己对廉洁社会的期盼和对当时腐败世风的批判与反思,希望能够扭转这种贪婪的风气,体现了诗人关心社会现实、希望净化社会风气的情怀。
2、古诗《朱太守廉谨堂
【明】梁兰
高堂一何迢,飞甍抗崇冈。
爰居宣王化,艾绶悬银章。
廉洁持厥躬,坚白如冰霜。
戒谨存诸心,临下罔或伤。
夜犬不复闻,田闾乐耕桑。
幸逢尧舜理,再睹龚与黄。
历阶颂此诗,以矢永弗忘。
故事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朱太守廉谨堂》通过描绘官署环境和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位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的形象,展现了廉洁奉公带来的社会和谐安宁景象。“廉洁持厥躬,坚白如冰霜。戒谨存诸心,临下罔或伤”几句,从廉洁和谨慎两个重要的为官品质入手,展现他的品德高尚,如同冰霜般纯洁无瑕;“戒谨存诸心”则体现出太守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对待下属严格要求而不失仁慈,使太守清正、谨慎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两句“幸逢尧舜理,再睹龚与黄”,诗人运用古代贤君尧舜和著名的清官龚遂、黄霸的典故,将当时的社会治理与古代的清明之治相类比,把朱太守比作龚遂、黄霸一样的贤臣,体现出诗人对朱太守的钦佩以及对这种良好治理局面的赞美。
3、古诗《饮酒·其七》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故事
菊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贞。它不与百花在温暖时节争艳,独在清冷的秋日绽放,这种特性如同廉洁之士,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身的原则与操守。诗人借菊花酒远离尘嚣,摆脱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远离世俗的贪欲与纷争。尾联“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则展现了诗人的自在洒脱、问心无愧,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不必为谋取私利而担惊受怕。陶渊明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的精神境界,这与廉洁所倡导的公正无私、不慕名利、坚守正道的品质高度契合。
4、古诗《狂言示诸侄》
【唐】白居易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
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故事
白居易一生知足淡泊,独善其身,为官勤政为民,兼济天下。“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是白居易的座右铭,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注重家风传承,结婚时曾写诗与妻子杨氏相约“清白遗子孙”。这首诗是他对晚辈的训诫,教导他们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白居易对侄子们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他认为知足常乐才是百中无一的珍贵财富,劝诫侄子们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诗中“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是提醒自己和侄子们不要被权力和利益蒙蔽双眼,要时刻保持清醒,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不被贪欲左右,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准则。
初审:张立霞
复审:邸俊琦
终审: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