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林学系知行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三)深植非遗文化 厚载花馍技艺
发布日期:2024-12-26 来源: 阅读

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26日,我系知行实践团走进左权花馍体验实践基地,探访花馍非遗传承手艺的传承与发展。

1.jpg



花馍,又称面花,是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中国民间的祭祀活动。最早的花馍实际上是用来替代宰杀牛羊等动物进行祭祀供拜的习俗。因为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大批牲畜可供祭祀宰杀,尤其是贫困地区或灾年更是无法做到,于是有人就用面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来代替牲畜进行祭祀供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风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花馍艺术的传承创新,其造型越来越丰富多样,并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今,过年蒸花馍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民间艺人的创意和智慧。


5.jpg

实践团的成员们为深入了解花馍技艺,邀请当地花馍手艺老师进行面花制作技术指导,通过学习造型、点染、插花等主要工序,完成了不同造型面花的制作,进一步激发了成员们对于面花非遗保护的责任心和对非遗传承的认同感。


亲身体验了花馍制作之后,成员们围绕花馍的制作、加工、保存、销售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非遗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与李海英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李老师指出,花馍要根据各县域的发展,总结产品在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利用当地风俗礼仪习惯在传统礼仪面花基础上大胆创新改良,尝试与新的时代风貌相结合,增加观赏性,艺术性与文化精神内涵,从而带动面花传承与发展。

6.jpg

活动总结

7.jpg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花馍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在亲身体验过制作花馍的过程,采访过非遗传承人,深刻意识到了非遗文化对于我们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